人到中年,要多怜惜自己这堆肉躯。
最近黄渤的新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正在热映,其中有一段同学聚会的戏也引发了热议:片中黄渤饰演的男主为了在同学会上“圆个面子”,极力说服老婆一起来秀个恩爱。
于是我们看到了非常生活的一幕:男人们一番推杯换盏后,就开始吹牛皮、说谎话,相互吹捧又互相为难,女人在一旁笑容尴尬又不便拆穿,这一切,都是为了两个字:“面子”。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油腻得很真实,连带“中国式酒局”也成了微博上的热搜话题。
1、聪明人,不在酒桌上争胜负
有人说,酒局是男人的江湖。
既然是江湖,出于气概、出于情意,偶尔痛饮几杯,不是不可以。
但非要在酒桌上相互较劲、逼着自己和别人都往死里喝,那就不是牛气,而是熊气、傻气。
近两年,因在酒局上拼酒,导致死亡、伤残的新闻屡见不鲜。
曾看了一位医生的自述,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酒桌上被人频繁劝酒,本来酒量不高,但在周围人的起哄中,还是连干了几杯白酒。
酒局散后,他本来是要回宿舍睡觉的,但却稀里糊涂的回了值班室。
正是由于回了值班室,才让他捡回一条命。因为他刚躺下就开始呕吐,不小心将秽物吸入气道而产生了窒息,心脏呼吸都停了。幸好被其他医生及时发现,应急处理后送入了急救室。
保住了性命,也没留下后遗症,他觉得自己足够幸运。但经此一事,他再也没有在酒桌上逞过英雄。
每到年底,各种觥筹交错也多起来,我家附近饭店多,经常看见有人在硕硕寒风中躺在路边,身边一滩污秽。
你在酒桌上高谈阔论、一杯到底的豪气,估计没有人会记得,但你烂醉如泥、横躺街头的样子,倒是会被人当成谈资。
人到中年,风狂树残。但再残再劈柴,也请尽量保持一下姿态,可怜可怜自己这堆肉躯,不要因为面子,把健康和性命交待在酒桌上。
酒是男人的江湖,但不是全部的江湖,所以,在酒桌上争胜负,证明不了你的牛逼,只能彰显你的油腻。
2、酒桌上的自制力,就是责任心
在“知乎”上输入“伴侣喝酒”,后面会出现数十个相关话题,大多是妻子、女朋友对于“伴侣频繁赴酒局”的愤怒与控诉。
“都是非去不可的应酬吗?应酬就一定要喝酒吗?喝酒就一定要喝醉吗?”
一位网友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她老公是干销售的,每次出去应酬都说是工作需要, 一喝就到凌晨三四点。
她每次要等到老公回来,才能安心入睡。
有时老公喝得太醉,还得让她大半夜的去接。寒冬腊月的,她艰难地从被窝里爬出来,又艰难地把那个喝得烂醉如泥的男人拖上车,累得气喘嘘嘘,气得眼泪直流。
接了几回她发现,哪有这么多工作需要,分明是以此为借口喝酒玩乐呢。
两人结婚几年没要孩子,因为让她老公戒两个月的酒都做不到。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已经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很多时候,信任与感情,就是在这频繁的阻止与等待中,慢慢的消磨殆尽。
当嗜好与家庭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有多大的责任心,就有多大的自制力。
我们镇上有对夫妻,年轻的时候丈夫最爱组局喝酒,一喝就刹不住车。
妻子的态度,从一开始的配合、照顾,到后来的劝诫、争吵、放任不管。
两人就这样凑合到退休,结果老头的身体先坏了,妻子是彻底不心疼了,每天跳舞、搓麻将,熟视无睹的过自己的生活。
你让我年轻时伤心,我就让你年老时糟心。
酒兴正浓时,想想家里有个人正频繁看表,焦急等待,就该自觉的提醒自己,少喝一点,这不是怂,是有责任心。
3、人到中年,远离无意义的酒局
酒的文化,全世界都有,但“局”的文化,却是中国独有。既然是“局”,就不是一个人的人情和场面,所以,一个社会人想要完全避免酒局,基本不可能。
酒局不能完全避免,但无意义的酒局能免则免。
前几天,我老公说他要去参加初中同学发起的聚会。
我问他:按一桌坐10个人算,你能说出10个初中同学的名字吗?
不出所料,他卡壳了。
连一桌人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你能聊出多少情意?坐在一起,除了喝酒、吹牛、拍照、发朋友圈,再顺带增增三高,扩容扩容你的肚腩,还能有什么?
他想了想,最后放弃了那场同学聚会,还是按计划“暴走”健身去了。
无意义的酒局就和无效社交一样,既不能带来利益,也不能带来情意,只是一种纯粹的内耗。
曾经有一位事业上很成功的长辈说,年轻时他觉得一杯酒能解决很多问题:
陌生的人能很快的熟悉起来;紧张的关系能缓和下来;订单能很快的拿下来。
多年后,从酒桌上交的朋友,没有几个是真朋友,从酒桌上走的关系,也不是过得硬的关系,从酒桌上想消解的恩仇,最后还是恩仇。
中年以后,身体坏得差不多了,开始注意酒局的质量了,简单吃吃喝喝的局就不赴了。
酒局多事非,多空耗,除了十分必要,能免则免。
陈铭曾在《多方会谈》的节目中,向各国留学生介绍中国酒文化,用的是“花看半开,酒喝微熏。” 守中庸、去极端,才是中国人秉持的处世之道,包括在酒桌上。
人到中年,见过了生死,知道时光有限,就更应该知道生命里哪些重要,哪些多余。
年会春节将至,奉劝各位中年人:别在酒桌上糟践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