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既“传统”又“另类”的清代戏楼

既“传统”又“另类”的清代戏楼

  了解威海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过去在城内或村庄的庙宇建有很多清式戏楼,庙会看大戏就如同现在看“演唱会”,成为当时百姓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清代戏楼多数消失在历史尘烟之中,威海仅存的2处保留在刘公岛上,分别位于龙王庙对面和水师学堂西北角。今天所展示的是后者——一座别具风格的戏楼。

  戏楼现状

  戏楼原貌
  与龙王庙戏楼相比,位于水师学堂西北角的这座戏楼体量虽然较小,但同样气宇盎然。戏台高越1米,红漆四柱撑起歇山楼顶。后室面积不足10平方米,显而易见这里就是演员化妆休息的“后台”了。东西山墙顶部圆形装饰为中华文明经典元素,分别为缠枝花卉和二龙戏珠纹理,代表了吉祥和富贵、权贵和祥瑞。

  歇山飞顶

  东山墙圆形装饰——缠枝花卉

  西山墙圆形装饰——二龙戏珠
  作为中式建筑,它很是“传统”
  说它传统,在于无论是外观飞檐翘角、吻兽林立,还是阁内雕梁画栋、壁画彩绘,都展现出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


  作为中式建筑,它又很“另类”
  中式,讲究对称之美。以一个点或一条线为中心,左右两边无论形状、大小、元素都保持一致。如同“中”字一样是一个标准的对称体。
  但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座戏楼的东西山墙又个性十足。东山墙为拱形饰面,典型的西方建筑特征,而西山墙为方形饰面,典型的东方建筑特征。

  东山墙拱形饰面

  西山墙方形饰面
  在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中为何会出现如此“另类”的细节设计?纵观刘公岛上的历史建筑,或许会找到答案线索。自李鸿章主持北洋海防建设开始就大量聘请外籍洋员,比如岛上多处海防炮台就是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监造。

  汉纳根像
  拱形门造型在炮台兵舍建筑中很是常见,由此看来这座戏楼上的装饰门也受此影响,堪称是中西合璧百年建筑的“奇葩”!

  (来源:爱来刘公岛)

编辑:吴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386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