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环游中国边疆五万里游记006:山海关、闯关东

环游中国边疆五万里游记006:山海关、闯关东

从老龙头所在的宁海城到山海关关城,大约七公里。到达东门的时候正值中午。

打开后备箱,在带领哪些小伙伴进城的问题上纠结开了。因为要带相机、手机,所以再带上所有的小伙伴就忙不过来了。

就在我与后备箱中众多小伙伴目光交流的时候,一队外国朋友好奇地围上来了,以为我是卖玩具的,委托翻译问价格。当知道这都是我用来摄影的道具时,又开始纷纷要求合影。开始我以为要跟我合影,等答应之后,他们却抱着小熊、考拉、多啦A梦照个不停。

该带上谁闯关东?

他们的举动又吸引过来停车场的服务员,背着小熊到处跑,非要留下小熊,条件是免掉我的停车费,再帮我免费进景区。

山海关城门

当然不能答应她。小熊已经属于全国人民了,我要让小熊周游世界、留影,然后把小熊的微笑分享给所有人。

经过一番斟酌,最后选了大熊、多啦A梦、小象进城了。

山海关城墙绕一圈大约四公里。巍峨的城墙高14米,约相当于五层居民楼的高度,而城墙之上竟然宽达7米,几可以十马并行了。朝向关外一侧城垛女墙很高、很厚,既能起到防城上人员跌落,又便于观察、作战。朝向关内一侧因为不需要防守,所以较矮,只起到防止跌落的作用,并无防守的城垛。

调皮的小熊趴在城墙上

关外一侧当年是没有树木的,现在则林木茂密,高的已经超过城墙,挡了不少视线。护城河已经改建成了水上景观,古韵犹存。城内已经完全变成了居民区,尚有众多的四合院保存。

城墙本就高大,其之上又建有数座高大敌楼,更是万分威武。敌楼之上有数十个巨大的红窗,窗的中部均画有黑圆圈,并用白色描边,远远看去犹如黑洞洞的炮口,威慑关外。

天下第一关城墙上的楼

城东门的敌楼名为镇东楼,巨型匾额远远的就能清晰辨认出“天下第一关”,字字庄重如城、浑厚如墙,每一个笔画看上去都沉甸甸的,掉下来都有不能承受之重。这匾额本身就充满战斗力!

城墙上的敌楼

东门外的瓮城也非常巨大,近方形,边长均在八十米左右,几乎就是又一座小城。瓮城之门朝南,与东门成直角,以防止敌人进入时过于顺畅。

瓮城是中国古代城防设施中极具智慧的措施,是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战法的直接体现。这样即便是瓮城城门失陷,敌人也不敢贸然进入,是扭转战场形势的极佳设计。

通过关内的坡道,在东门这里下了城墙,厚厚的墙体下便是长长的东门洞,当年多少山东、河北的农民就是从这里携妇将雏、背井离乡,到所谓的关外苦寒之地谋生存,民间谓之闯关东。

城墙根

为什么南方人去东南亚谋生的称为下南洋,山西、陕西人到西北谋生称为走西口,而山东、河北人到东北却要说“闯”关东呢?

“闯”的原因,是因为清政府禁止汉族进入他们的“龙兴之地”。

满族进入山海关夺得天下之后,大量的东北地区满族人及汉族人都跟着进入中原,导致东北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开始,清政府还鼓励农民去东北垦荒种植,地方官员招募到东北地区垦荒的农民越多,给予的官职越高,所以这段时间大量的山东人、河北人进入东北地区垦荒。因为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收获颇丰。后来又不断的有人去采金、挖人参,更加吸引了好多人去东北地区。

过了山海关,闯进了关东

于是,问题又来了,汉族民众的大量进入,也带去了汉族的风俗、语言等,清政府开始担心满族被同化,于是又开始禁止汉族和蒙古族等进入他们的“龙兴之地”开垦、采挖,甚至开掘了近千公里的壕沟,并在一侧种上柳条,史称“柳条边”,并派兵把守,但凡进入本区的其他民族,都要有官府开的条子,注明日期、目的等。一旦发现有人进入垦荒、定居,便严加惩罚。

但东北地区丰富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壤、以及昂贵的黄金和人参资源,对正处灾荒又人多地少的山东、河北农民来说,实在是巨大的生存引力,他们想法设法,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进入东北地区某生存,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生存条件又很恶劣,确实需要一股“闯”的精神,因此民间一直称此为“闯关东”。

可就在大清王朝禁止其他民族进入东北地区的时候,北边的沙俄、东边的日本却对辽阔又富饶的东北地区垂涎三尺了。特别是沙俄,开始向大清国的东北广大地区移民、驻军,库页岛等地,甚至沙俄、日本都在进行开发了,大清国还一无所知,迂腐的坚持禁止关内民众进入东北的政策。等发现领土问题严重之时,再提出交涉为时已晚,既没有居民,又没有有效的行政管辖,如何谈判领土问题?

有识之士开始提醒清政府,再不开禁关外地区的垦荒,东北“龙兴之地”恐将不保。于是清王朝改变了策略,开始在东三省陆续招募农民垦荒、采矿等。于是山东、河北省的农民纷至沓来,他们或一两人,或数十人、上百人,徒步走到关外。而山东还有许多农民,乘船过渤海到达辽东,再继续向北进发。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使东北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开发速度大大加快,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开始加强,为后来保住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在东北地区,80%为山东移民,其次为河北人。不仅开发了东北,还带去了山东人、河北人引以为豪的勇敢、仗义、吃苦耐劳又极重气节的品质。齐鲁自古多英才,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不仅在那里与各族人民一起开发了东北,还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间,为保卫东北,与沙皇俄国、日本法西斯等侵略者进行了永不屈服的殊死斗争。

特别是在日本法西斯企图吞并东北期间,他们在最残暴的敌人面前,在最严酷的生存环境下,进行着最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听到的第一个抗日故事是在小学时候,因为下雨,体育课在室内上,体育老师给我们读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杨靖宇和赵一曼的故事。自那时起,小小的我就有了英雄情结,期望自己长大能是这样的民族英雄。

再后来,又知道了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抗联英雄,了解了八女投江的壮举。并且我相信,当日本人看到八位年轻的抗联女兵,宁死不降,坦然投江的时候,他们一定也看到了一个不屈的民族,更看到了自己的末日将临。那沉入水中的女战士,化作无比高大的精神之碑,再丧心病狂的侵略者都会感到胆战心寒。

带着对先民的无比钦佩,对抗联勇士的无比敬仰,我从山海关的东门来到了关外。

这十米长左右的关门,却是一道历史之门,国家的兴衰和城门的开合,谁左右了谁?

本次考察旅行,东北是重点,为了能够了解东北的冬天和中部平原,体验抗联将士在冬季的艰难,特意在正式开始本次旅行前,冬季来过一趟东北,主要游历了几座大城市,参观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看了冰天雪地中的抗联密营遗址、伪满皇宫等。

东北地区本就是山环水绕的山河大势,冬季看的中部平原,这次夏季考察,则是顺着长白山、沿着鸭绿江、逆着黑龙江、纵穿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沿途不仅看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罪证,还参观了一些抗联的战斗遗址,甚至在选择住宿的时候,在哈尔滨,住在尚志街。在吉林,即便绕远路,也要到杨靖宇将军牺牲处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我的崇敬之意。而在北安县城,特意在兆麟街住宿。再往漠河进发的时候,特意在赵尚志以少胜多,消灭三百多日伪军的地方盘桓流连,只有这样,才能感觉自己跟英雄在一起,这是小时候就有的梦想啊,背一杆小马枪,跟着他们,在林海雪原中打鬼子。

时代没有给我一杆小马枪,而是给了我一方讲台。我的英雄情结也不再是那样的单一。现在是一名地理教师,就做一名勇敢、敬业的地理老师吧,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理性的思考教育教学、富有匠心又充满感性的创作学习资源、持续的行走记录,像杨靖宇、赵一曼、周保中、赵尚志他们那样,持续、倔强的爱着……

驱车东进,关外的群山在召唤、浩荡的林海在招手,此去关山几万重,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我,为你行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062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