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有一座寺院遗世独立。佛典《贤者喜宴》有云:“此寺系一难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这寺院便是桑耶寺,不如布达拉宫、大昭寺般颇负盛名,但却能担起“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的美誉。
“桑耶”,汉语为“出乎意料”的意思。相传,此寺是由莲花生大师修建的。在寺庙初建时,藏王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寺庙建成后的景象,莲花生大师遂在掌心变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震惊于眼前的景色,不由自主地呼出了一句“桑耶”。而后,寺院便被命名为桑耶寺。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它的布局与其他西藏寺院截然不同,是根据佛教宇宙观来设计的,中央主殿代表须弥山,四方的旁殿代表四大部洲,各旁殿的两旁分别有代表小部洲的佛塔,主殿之两旁小殿代表日与月,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
铁围山内是芸芸众生所在的尘俗世界,众多塔殿可以随意参观,但"世界中心"——乌孜大殿,是需要收费的。这座大殿的设计独具匠心,三层建筑分属三种不同风格,最下面一层是按照藏族寺庙样式修建的;中间一层是汉式的经堂;而第三层则是印度寺庙的风格。这也是西藏寺院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它的存在,正是藏、汉、印三种文化在西藏融合的标记,桑耶寺也因此被称为三样寺。
走进底层的藏式大殿,三座大门映入眼帘。空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和无相解脱门,难解其中的含义,但穿过这三座门,仿若走过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对当下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踏进大殿,可见一座释迦牟尼佛像,传说是在哈日布山洞中天然形成的。当年桑耶寺建成后,莲花生大师托梦给藏王,告知寺院附近哈日布山的山洞里,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像。于是,藏王率领将士们前往神山,果然在洞中发现这尊佛像,便将其迎请到乌孜大殿作为主供佛。
拾阶而上,便来到了中层的汉式大殿。大殿和甬道回廊里,珍贵的壁画不胜枚举,要数其中的佼佼者,长达92米的壁画当之无愧,自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成婚,繁衍了西藏这块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开始画起,描述了雅隆部落的兴起;自上天迎请第一位吐蕃赞普聂尺赞普;佛教始传入西藏;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藏王墓分布示意图;迎请尼婆罗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大昭寺的兴建;唐朝金城公主进藏;桑耶寺的兴建;莲花生入藏;佛教在西藏的弘扬;赞普朗达玛灭佛;阿底峡入藏,佛教在西藏的“后弘”期,萨迦王朝、帕竹王朝的兴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至九世达赖喇嘛业绩止,洋洋洒洒92米的内容,蔚为大观,难怪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
殿堂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像,造于8世纪。据说莲花生大师在西藏桑耶寺看到这尊像时,曾说:“如我一般。”并给以加持,并称“现在它与我完全相同。”
可惜在特殊年代,尊佛像遭到了毁坏,后历经几次,才修复完成。
再往上,便到了印度风格的上层。殿顶为金刚宝座式顶,中间三檐攒尖顶,四角均为单檐攒尖顶,殿中有双排的回字形立柱,中央供大日如来佛,两旁有八大菩萨及许多欢喜佛的佛像,均依印度人的外形塑造。
走出乌孜大殿,可见有白、红、黑、绿四色佛塔环绕着,分别位于大殿的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角,象征四大天王,以镇伏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发生,同时也是代表着佛教中的四大洲。
若是想要看清桑耶寺的独特造型,可到桑耶寺前面的哈布日神山。站在神山上,俯瞰着桑耶寺,把盛景收入眼中,别具一番风味。
若见桑耶寺,杜绝恶趣门!
谁若看见此寺院
就能杜绝恶趣门
如若绕寺转一圈
屠夫也能转善趣
向桑耶寺致顶礼
礼情重于其它礼
来世能够生为王
听到桑耶寺传说
罪恶即可全消除
谁行双膝着地礼
能生王族转轮王
向桑耶寺合掌礼
无疑能够得正道
-----摘自《莲花生大师本生传》第六十五章供养桑耶寺庙
欢迎下载宿缘APP,发现生活中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9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