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及先农坛文化游学研记
二0一九年十一月,某日行脚天坛。那天,京城天空微云弥布,薄日时出时没,顺行到天坛“必打卡”的几个地方,那里驻足赏人,游人做着游人的规定动作,偶有几幅淡定的脸庞从视线穿行。
掰着手指估算,竟然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没正儿八经地游玩世界非遗皇家礼节园林。在没有共享单车的年代,骑着单车,驶过天坛东路,顿觉进入清凉地带。超大建筑规制和超大园林,加上几百年皇家气场遗存,温度比周边低几度亦是可解的世态。
隔月余,带着课题游历京南“份量”不低的另一个“道场”!寻踪中国古建筑精神与气质。
在北京京南,除了举世瞩目的“天坛”,还有一个地方,似乎容易被人们忽略。那里与天坛遥相对应,地处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北京先农坛。
据说老北京原有九坛,有“京城九坛“之说,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这些都是明清帝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
史料记载,先农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古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赶在固定的时辰去先农坛“签到”。“脸朝黄土背朝天”,这一场“顶级真人秀”,旨在普天之下不忘稼穑,“大农”中国以农业为本。肚里有食心里不慌。
先农坛又名“山川坛”,地祇坛内镂山形供奉着“五岳”、“五镇”、“五山”。五岳、五镇是中原文化已经有的,而五山据说则是大清“龙脉”的五座山。中原传统上把“先农”尊为“六神”之一,“六神”有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而在经典浩瀚之中,炎帝“神农氏”教民耕种,农业之神。先农坛里的“精神文化地标”看来就是中华文明始祖炎帝他老人家了。
时代如烟。一睁眼,注入“先农坛”文脉基因,吸引流量过来重任,机缘巧合,落在了“绿衫军团”北京国安。北京国安队经年苦战中超主场“工体”之前,“先农坛体育场”曾是国安甲A勃兴之地,1992年12月,国安绿色风暴,舞动京城。
就在“御林军”绿色耀眼问世一年之前,1991年9月25日,中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开放。
绿色象征生命力、活力。象征和谐、真实、和平。绿色尤其是传递“农林”视觉文化不二之选。如今,大隐于先农坛内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皇家先农理念和文化”胜地,成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传承与文创之地。榫卯中式木建筑之美,对话当代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趋势。命也,运也。
荡漾在先农坛中国古建筑博物丛林,徜徉在先农坛中华沃土山川祈福秘境,有所思有所悟!如果说。中国的建筑(东方)文化在“融合”之道,那么,西方的建筑理念在“对接”之术。
区域与区域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抵如此。
农业,竞技,居住,同一个“先农坛”,辐射出不同的“先农坛文化”时代符号。透过先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反观当下,我们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未来二百年、五百年,农业课题是否依然架构人类星球的永续与拓展,无从预知。
天坛游学,可以拿出时间常来走走,或顺风,或逆风。别忘了,带上谦卑与高昂的从容,仰望苍穹。
云游先农坛,高屋建瓴躬耕燕京,可望山,可察地,常记得,沧海一粟谁知盘中餐,问道苍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5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