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邦:我非杀了雍齿,慢,封雍齿为什邡侯

刘邦:我非杀了雍齿,慢,封雍齿为什邡侯

雍齿和刘邦一样都是沛县人,不同的是雍齿的出身要好于刘邦。刘邦是市井小民出身,雍齿则是沛县豪强出身。雍齿从小就对刘邦不感冒,却和沛县另一位豪强王陵的关系非常要好。刘邦和雍齿不算好朋友,却和王陵的关系非常要好。由于王陵的关系,雍齿和刘邦也算认识。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雍齿本想投靠王陵,但是不得已只得投靠刘邦参加反秦起义。虽然雍齿投靠了刘邦,他却从心里面瞧不上这个所谓的领导。原因很简答,刘邦只是个小混混,而雍齿则是当地豪族。刘邦也知道雍齿不服自己,不过考虑到雍齿的才能,刘邦还是委以重任。刘邦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周边郡县。刘邦出发之前,把留守丰沛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能打的雍齿。


就当刘邦在外面准备开创一番天地的时候,魏国人周市率领军队攻打刘邦的大本营丰邑。就两人在历史上的战绩来看,周巿未必比雍齿厉害。如果此时雍齿拼死抵抗的话,周巿未必能打下丰邑。就算雍齿抵挡不住周巿大军的攻势,他也可以死守丰邑,等待刘邦救援。可是雍齿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在周巿的诱导下,他带着刘邦的军队和大本营投降了周巿。丰邑一失,刘邦失去了自己的大本营,成了丧家之犬。


恼羞成怒的刘邦只得带着大军回攻丰邑,重新夺回自己的大本营,顺便教训一下反复无常的雍齿。雍齿没有抵抗周巿的进攻,却拼死抵抗刘邦的进攻。刘邦先后两次攻打雍齿,全部都已失败而告终。被逼无奈的刘邦只得投靠项梁。从项梁处借得精兵以后,才打败了雍齿,重新夺回丰邑。

由于雍齿的背叛,刘邦险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所以刘邦非常痛恨雍齿,他恨不得把雍齿碎尸万段。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雍齿拥有一定军事才能。


被打败的雍齿投靠了赵国,继续和刘邦做对。也有史料记载,雍齿曾经给项羽出馊主意,先是让项羽杀掉刘邦,再让项羽杀掉刘邦的家人。后来韩信灭掉赵国以后,雍齿投降韩信,等于又回到了刘邦帐下。

投降刘邦以后的雍齿作战勇敢,多次立下战功。这些战功直接支援了刘邦打天下,也间接救了自己的命。虽然雍齿作战勇敢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刘邦却没有放弃杀掉他的念头。除了项羽之外,很少有人像雍齿那样让刘邦那么狼狈不堪。刘邦完全有理由杀掉这个朝三暮四的雍齿。刘邦也多次宣称一定杀掉雍齿,以报当年羞辱之仇。可是考虑到雍齿的赫赫战功,刘邦一时又下不了狠心。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开始分封功臣。由于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太多了,他只能一批一批分封。刘邦的想法很简单,他先从功劳最大的功臣开始分封。刘邦第一批分封了二十多位功臣。这批功臣都是刘邦集团中立功最多和刘邦关系最亲密的人。剩下没有分封的功臣还有很多,刘邦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功劳多少按功行赏。由于人数太多,封赏的时间只得推迟。没有被分封的功臣不理解刘邦的苦心,他们不断地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宫发现这些大臣都在议论纷纷,他便问张良这些人在议论什么。张良说:“回禀陛下,这些人在商量如何造反。”张良此话一出,惊出刘邦一身泠汗,急忙说:“现在天下已经大定,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张良回答道:“这些人不畏生死跟随您打天下,他们都希望功成之后封个一官半职。陛下您现在分封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的心腹大臣,您杀死的都是您憎恶的人。这些功臣一是害怕天下被分封殆尽轮不到自己,二是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得罪您,而被您诛杀。”刘邦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也知道张良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于是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张良回答道:“陛下您想一想有没有一个人您非常憎恶,而且群臣都知道您憎恶他,而且这个人的功劳非常大。”


刘邦回头一想,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回答说:“我最憎恨的人是雍齿,这家伙多次让我蒙羞,我一直都想杀了他,可是考虑到他的功劳太大,所以一直没有忍心杀掉他。”刘邦这话说的就有点假了,韩信的功劳不大吗,不知道比雍齿大了多少倍,最后还不是被他们两口子给砍了。刘邦之所以不杀雍齿,主要因为雍齿根本对自己没有威胁杀之无益,杀了反而会给人留下口实。

“那就好,您赶紧封雍齿为侯。他们见到您憎恶的雍齿被封侯,自然也就安心了。”

刘邦马上心领神会,他下令立即摆下酒宴,宴请群臣,在宴会上公开宣布封雍齿为什邡侯。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之后,命令丞相等相关人员立即评定各个功臣的功劳,尽快按功行赏。

雍齿如此令刘邦蒙羞,刘邦不仅没有杀他,还按功劳封他为什邡侯。刘邦的这一举措彻底安定住了群臣们躁动的心。群臣都相信自己绝对没有像雍齿那样得罪刘邦,他们也相信刘邦会根据自己的功劳封自己一个什么侯。只要他们耐心等待,一定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群臣们再也不聚在一起瞎议论,刘邦再也不必为群臣造反而担心。


由于雍齿从小看不上刘邦,他一直不甘心做刘邦的手下,多次令刘邦蒙羞。所以刘邦一直都有杀他之心。但是雍齿又是一个极具军事才干的将才,投靠刘邦之后也下了不少战功。所以刘邦又有活他之意。我们可以认为雍齿是个幸运的人。他如此得罪刘邦,最后还得到了一个什邡侯。虽然什邡远在西南,也算封侯荫子。他比起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不知道幸运多少倍。

我们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刘邦并不是一个善杀之人。只要对他的皇位和江山没有威胁,即使得罪他,他也可以饶你不死。但是如果你对他的皇位和江山有威胁,功劳再大的人也照杀不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00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