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尻英龙华供述,“从10年前就开始使用违法药物了”。
11月16日,据日媒报道,日本著名女演员泽尻英龙华在东京被捕,罪名是拥有合成毒品,涉嫌违反《禁毒法》。因涉嫌违反毒品取缔法而被逮捕的嫌疑人泽尻英龙华,在18日接受警察调查时供述道“至今为止一直使用大麻、MDMA(俗称“摇头丸”)、LSD(致幻剂的一种)、可卡因”。
今日消息,根据泽尻英龙华尿检鉴定结果显示,并没有检测出违法药物的成分。警方表示将继续慎重调查。
什么是药物滥用/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原称药瘾,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使用者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或周期性地服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依赖作如下定义:“药物依赖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药物依赖可进一步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还有同类药物之间交叉依赖的现象。
躯体依赖亦称生理依赖,原称为“成瘾性”,是由于反复用药所
造成的对某种药物在生理机能上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该种药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征,是指在骤然停用药物后用药者体产生生理功能改变,表现为精神和躯体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症状,这些症状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并非各种药物依赖均伴有躯体依赖。致躯体依赖的药物主要有阿片类、以巴比妥类为代表的镇静安眠药物等精神药物,以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亦有认为可卡因和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也可产生身体依赖。
2009年,影星酒井法子也因涉毒被日本警方逮捕。
精神依赖也称心理依赖,既往称为“习惯性”。是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使用该药的强烈意愿,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这种对药效的期望是造成长期应用精神活性药物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人们对某些药物产生强烈渴望与明显的强迫应用的唯一原因。产生心理依赖的主要药物包括可卡因、大麻、苯丙胺及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ISD)等。精神依赖者断药后一般不出现明显的驱体戒断症状。
假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一种药可以抑制另一种药戒断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并有替代或维持后者所产生的身体依赖性状态的能力,则认为二者之间有交叉依赖性。这种相互替代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药物的交叉依赖性常见于各种阿片类药物之间;而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酒精等之间也有部分交叉依赖性。
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只限于那些不为社会允许的用药行为,可包括下述类型:
(1) 为试验和消遣的目的而应用精神药物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这通常会有因违法而被捕的风险;
(2) 通过不当应用精神活性物质来缓解某些症状或问题。
最初往往是由于上述两种原因而应用药物,但后来产生了依赖,并继续用药以避免撤药后出现的不适体验。各种社会群体,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中,都有滥用处方药物和违禁药物的情况出现。但是,滥用精神活性药物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例子一般在穷困潦倒的群体中最为多见。
现今,消遣性地应用精神药物正日益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药物滥用虽属违法,但通常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有些使用者无疑未受精神药物的毒害,因为他们只是偶一为之,且剂量很小,几乎没有中毒、产生耐药性和躯体依赖的危险。
许多用来“消遣”的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如粗制阿片、大麻制品、酒精性饮料、咖啡和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致幻蕈类以及古柯叶)是“天然”产品,亦即近乎植物原性;它们是由相对含量较低的精神活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非经过萃取的高纯度精神活性化合物。使用者绝大部分采用口服或吸入方式。且在消遣性用药的同时常伴有一套有规律的程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服了事。由于滥用者用药的目的不是缓解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药物是能够产生“飘飘欲仙”感或改变意识的精神振奋剂或致幻剂。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毒品滥用情况
亚洲远东地区
亚洲远东地区一直属于海洛因与阿片(主要类别:鸦片、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滥用及生产的重灾区。从较为久远的时期开始,这一地区不仅存在着一些大面积的非法罂粟种植区,而且也有着相当多的规模甚大的进行海洛因制造、加工的非法机构。这种历史与现状所导致的后果是,不但在亚洲整个远东地区形成了海洛因滥用的潮头,并在客观上使得亚洲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毒品源头之一。
缅甸的掸邦地区是“金三角”主要的罂粟种植区。据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每年铲除的罂粟种植面积就达13000公顷。从中就可以看出当地种植鸦片规模之大、毒品危害之深。
泰国也是重要的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生产基地。据泰国麻醉品管理局估计,该国每年非法生产的阿片达到二十五吨以上,位于泰国与马来西亚边境处的海洛因加工基地一直无法加以彻底铲除。而滥用海洛因的人在泰国同样为数众多,甚至高达一般人口总数的二成。
马来西亚同样受到海洛因泛滥的困扰,但该国政府一直采取严格的禁毒政策,因此情形有所控制。
多年以来,印度一直是非法贩运海洛因的过境国。贩毒集团在这里将来自东南亚或中东地区的毒品作进一步加工;多数情况下,贩毒分子将印度出产的醋酸酐走私到邻国,用来加工海洛因,而后又把海洛因运到印度消费。新德里和孟买是印度最主要的走私海洛因的转运点及消费地区。
《湄公河行动》(林超贤,2016)
中国香港是远东地区较为活跃的毒品过境地,同样存在着突出的海洛因滥用问题。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由于国家形势不够稳定,各种问题繁多而突出,因此海洛因等毒品滥用/依赖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较易获得海洛因,这些毒品的流行日益加剧。
美国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就是阿片类药物或毒品的滥用国。最为明显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海洛因成瘾者连年上升,据估计,美国每年的海洛因消费量达十吨之多。该国不仅海洛因滥用者众,且大麻与可卡因滥用者更多。
更为突出的是,美国存在严重的多药滥用问题,即这些海洛因成瘾者同时伴随有酒精滥用或可卡因滥用。
与海洛因等毒品泛滥成灾相对应的是,美国因此而导致生产力下降和暴力及犯罪案件显著上升。另外,美国政府每年用于缉毒与禁毒,以及戒毒与康复等的开支高达数十亿美元。
欧洲各国
欧洲各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每年缉获的海洛因数量连年增加,其中,荷兰、英国与法国所查获的毒品数量最多。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毒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在欧洲,海洛因的主要来源是中东、近东与东南亚;同时,欧洲本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海洛因地下加工厂。
在俄罗斯与一些东欧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洛因的滥用者亦已逐渐增多。同时,东欧国家通常也是贩毒者从东方往西方贩运海洛因的通道。
非洲与大洋洲
整个非洲大陆以滥用大麻为主。同时贩运精神药物的活动也十分猖獗,滥用镇静催眠药物的现象遍及西非、东非与南非各国。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如毛里求斯、尼日利亚等出现了较为突出的海洛因滥用问题,一举从通常意义上的毒品过境贩运国转变成为毒品消费国。按此趋势,非洲大陆中受海洛因毒害的国家和地区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出现一些新的流行地区。
澳大利亚的海洛因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从澳大利亚的官方统计可看出,该国近十年来滥用海洛因者连年增加,总人数已超过加拿大、英国、法国及荷兰等国家。澳大利亚政府为此加强了对海洛因走私、消费等方面的立法、执法、管理、教育等工作,以及对毒品依赖的预防、治疗康复与研究。
(本文摘自《迷失的乐园:饮、酒、毒品成瘾行为案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延伸阅读
《迷失的乐园:饮、酒、毒品成瘾行为案例》
方贻儒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本书以生动的案例故事,介绍了当代社会中烟、酒、毒品这三种有毒有害物质对一些成瘾患者造成的伤害,并讲述了他们的成瘾症状、堕落原因以及成瘾行为所造成的不堪后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8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