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铁路百科:速度之变 中国铁路机车驾驶室纵览

铁路百科:速度之变 中国铁路机车驾驶室纵览

  图①为上游型蒸汽机车驾驶室。该型机车是专门为工矿企业以及调车、小运转作业所设计的机车。

  图②为东风4D型内燃机车驾驶室。1992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主要用于时速160公里准高速铁路。

  图③为韶山9型电力机车驾驶室。1998年株洲电力机车厂设计制造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主要用于铁路干线列车牵引。

  图④为“和谐长城号”NDJ3型内燃动车组驾驶室。北京市郊铁路S2线运行的“和谐长城号”NDJ3型内燃动车组,平原地区时速160公里,山区时速45公里。

  图⑤为DWL-48型捣固车驾驶室。该车主要用于线路作业,可以有效整治轨道几何尺寸偏差等病害。

  图⑥为CRH380B型和谐号动车组驾驶室。该型动车组设计时速380公里,运营时速300公里。

  图⑦为CR400AF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驾驶室。该型动车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高时速400公里,运营时速350公里。

从1881年试制成功第一台“龙号”蒸汽机车开始,到1958年第一台新中国自己制造的巨龙型内燃机车,以及同年8月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下线,再到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行,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经历了130余年。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机车作为铁路重要的动力设备,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不断更新换代,既是国家发展的运力保障,又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而机车驾驶室的变迁,不仅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机车乘务员从“黑领”变成了“白领”。

铁路摄影家刘慎库的组照《中国铁路机车驾驶室的变迁》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专题。这组照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从蒸汽机车到高铁动车的不同车型的驾驶室场景,展示出中国铁路发展的沧桑巨变和中国铁路取得的辉煌成就。

来源:人民铁道网

http://www.peoplerail.com/rmtd2016/content/2019-11/11/content_87069.ht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0749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