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努力赚钱的目的,除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日常开销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为治病做准备。毕竟,五谷杂粮入口,生病这件事对于谁都在此难免。
于是,为了降低农民看病,尤其是看大病时的经济压力,国家推行了新农合政策,并将这一政策逐年改进。而从2021年起,新农合政策又迎来新的变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个人账户的取消。
其实,虽然近几年新农合的个人参保费用在逐年提高,但与此同时,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和额度也在同步上涨。而且,据国家医保局表示,2019年的新农合基金使用率达到了约96%,专项用于农民看病。不过,对于明年新农合的改动,对农民是否有利,值得我们分析。
新农合个人账户的取消,对农民是否有利?
关于新农合个人账户的取消,对农民是否有利,则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考虑。
首先,新农合个人账户的取消,将终结农民个人承担医疗花费的历史。因为起初新农合的个人账户与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很相似,就是将参保费用的一部分,返还给参保者,用于门诊治疗和药物花费。可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新农合的个人账户中,返还的金额非常少,一般在50元左右。
如此一来,农民在支付门诊治疗和药物花费时,“免费”的额度只有50元,而且这笔钱仍然是农民自己出的。而随着2021年起,新农合的个人账户取消后,农民在看病时的门诊花费,将统一由门诊统筹基金来支付。也就是说,明年起,无论是门诊花费,还是住院花费,都将由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来进行统一支付,进而终结了农民个人承担医疗花费的历史。
与此同时,新农合个人账户的取消,将使一类农民成为最大获益者,即门诊检查和药物花费较高的慢性病人群。届时,这类农民在进行门诊治疗时,其支付看病费用的模式,将由“个人承担”转变为“所有参保农民帮其承担”,从而大幅度降低这部分农民的医疗花费。同时,个人账户金额向统筹金额的集中,使得“一人生病,大家帮扶”的医保初衷,得到进一步展现。
医保调整下,新农合又迎来哪些变化?
除了个人账户的取消外,在国家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对新农合作出了多项调整。
在上述《通知》中,国家明确指出,对2021年的新农合财政补贴,提升至每人每年550元及以上。而且,在住院报销比例上,新农合的最高补贴上限将提升至70%,并落实糖尿病、高血压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除此以外,国家将降低大病保障起付线,其起付标准定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由此可见,相比于去年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来看,2021年的新农合在以上这两方面,都迎来了同步提升,从这一点来看,农民多缴纳的30元保费,可以说非常值得。值得一提的是,大病起付线的降低和报销幅度的上升,让农民在治疗大病时,所需承担的个人费用会进一步降低,进一步减少了“因病返贫”的情况。
面对2021年的新农保,农民该注意什么?
眼看着2020年将结束,在面对2021年的新农保时,农民最应该注意的有以下2点。
首先,今年断保后,明年可以续保。 受前一段时间“弃保潮”的影响,部分农民并没有参保2021年的新农合,因此担心今年断保后,明年是否可以续保。其实,新农合相比于其他的医疗保险而言,采取的是“当年参保、次年享受报销”的政策,因此农民今年断保后,如果能够及时在2021年的9至12月,继续参保新农合,仍旧可以享受到2022年全年的报销福利。
其次,注意异地报销问题。除了在本地就医外,很多农民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或更有说服力的诊断证明,也会选择异地就医。但是,在异地就医时,如果农民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完成异地新农合报销时,便可请就医的医院开具一份跨省就医转诊证明,然后回到户口所在地,办理后续的报销手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