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陈铭章:我的世界,总有以翔的三分之一

陈铭章:我的世界,总有以翔的三分之一

文:李郅


昨天,陈铭章在微博里,又一次缅怀了令他痴执的沥川。

没有沉痛的措辞,也没有煽情的回忆,有的只是一堆小猪玩偶重演《遇见王沥川》的片段。

虽然都是摆拍,却生动燃情,并让人心生一种悠然永生感。

在陈铭章华彩映照的人生里,《遇见王沥川》绝对算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让他收获粉丝最多的一部电视剧。

沥川的人生留白,成就了《遇见》这部艺术作品的曲终奏雅,然而谁能料到,戏说的命运竟然成了以翔的人运。

对于陈铭章来说,沥川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回忆中欢愉越多,现实里的哀怅就越浓,就越思之落泪。

去年年底,以翔猝逝后,身在上海的陈导还赶去了宁波,与以翔的粉丝们一道送上“沥川”一程。

陈导在他的微博里写道:“我想……上帝肯定也是你的粉丝吧!如果是这样,那我希望我的王沥川先生在天堂能够无病无痛、安详快乐、永远永远……”

这摧心剖肝的表白,引得我们泪水冲涌。因为我们能感觉到,那带着情绪的文字背后,是他的面目枯索,绝望伤情。

有些人的离去,会让人觉得他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但有些人,比如以翔,会让我们觉得他离开,是为了要去我们的内心,直到走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深……

正式送行以翔的那一天,陈铭章并没有回台北亲赴追思会现场,我们在他当天所发的动态里,看到了他没敢回去的理由,在那理由中,是被疼痛左右冲涌的一腔慌空:

“今天....只要我不去亲眼看见,我就能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因为...我的沥川只是回了苏黎世,之后没机会再碰面。”


很可能,这种潮湿的情绪会浸染陈导的余生,在某个别有意味的节点溶成梦魇,溶成醒来之后的一长串清泪。

当豆大的眼泪滑至枕边,陈导的思绪一定越过了荒荒漫漫的现实,放逐到了2005年。

那一年,陈铭章和年仅21岁的高以翔初次相识。腼腆甚至带着羞涩感的以翔,就像一个邻家弟弟,让陈导瞬间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与憨直。

因为初出茅庐没有任何表演经验,陈导只为他在自己的偶像剧《爱情魔发师》中安排了一个龙套角色。并鼓励他,好好努力,好好表现,争取下一次演到重要角色。

陈导的鼓励,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弥足珍贵,他让这个年轻人觉得,这个表演世界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且在自己的身后,有他永远地在看着他。

一年后,以翔便在《天堂来的孩子》中出演了男二号。

对于陈导来说,他发现了一个好苗子,他强烈地想要创造一个闪光的世界给他。

而对于以翔,好像又别无回报,只能铆尽力气抓紧这个世界的边沿,争取一跃而上,捍卫陈导锐利而准确的眼光。

这一年,追求上进的以翔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七年后,以翔终于以男一号的身份,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陈导再度结缘。彼时的高高已经不再是昔年的“少年听雨歌楼上”,而被满满的练达和游刃有余取而代之。

这是一部改变了三个人命运的电视剧,特别是以翔和小焦,剧中的不少情节和台词都暗合了他们此后的人生走向。

此时,我们再看这部《遇见王沥川》,心情会复杂好多。可能前几分钟还会因为某些桥段发笑不止,不多时,却又笑出泪,痛哭亦不止。

这部电视剧还诞生了高以翔、焦俊艳、陈铭章这组有名的“铁三角”。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都是各自的三分之一。

《遇见》之后,陈导还花了不少心思为铁三角重战江湖寻找机会。终于,机会来了,铁三角却断了一臂。亦如乐曲里少了一重和弦,陡然单调,陡然孤寂。

从此,这段江湖上的传说开始被无边流放。

但始终相信,陈导和焦焦的心里总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留给以翔,永远——不会空白陌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65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