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四句唐诗概述了洛阳“漏明崖”的险峻奇观。据史料记载:漏明崖号称北方“天坑”,又称“漏明岩”、或“漏明”、“阳岩”,俗称“龙角岩”,古称石门。
到过这里的朋友,一定不陌生这首歌谣:“漏明窟窿、响镗锣;倒栽和尚,拴马撅。”它诠释着这里的四处自然景观。说了半天,洛阳“漏明崖”到底在哪里呢?不卖“关址” 了,书归正传,小编带你前去看探。
从洛阳西行70公里,就到了新安县北冶镇关址村这处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漏明崖”
放眼远眺,峰峦突兀,险峻挺拔,断崖峭壁,沟壑交纵。 近观令人叫绝,柏在崖缝生,庙挂云雾中。
洛阳新安“漏明崖”不同于别的景观,漏明崖深陷在一个“天坑”里,站在山巅西边俯瞰,东面山坡延伸进谷壑中的一道岩壁。岩壁薄处厚仅数米,两侧刀削斧斫,恰是一道石屏。崖壁半腰有不规则洞孔,洞穿南北,崖下南望,透出一片天光,光芒万丈,故称“漏明”。
拾级前行,面前出现洛阳较罕见的喀斯特溶洞,称宾王洞。洞后面有一座悬空的寺庙,名为奶奶庙。
顺谷而下, 约五公里的幽深险峻大峡谷,分布着测洞探石发出的奇妙敲锣声,人称“响镗锣”,凭空而立的拴马桩,九龙卧水的暖滩云山,传奇的倒栽和尚。
回看宾王洞,相传,睿宗文明公元684年,徐敬业举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之手。后徐敬业兵败被杀,武则天下令活捉骆宾王。骆宾王已不知下落。辗转多地,后隐居在漏明崖。
这位被追逐的唐初诗人,在此留下多首漏明崖的唐诗。诸如《漏明吟》“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
《过石门》“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
对于今天的话题,大家对漏明地域文化想说些什么?欢迎大家一起在下面留言、交流!
文创丨李健 (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