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特,一个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名字。
说它熟悉,是因为从2004年开始,伊兰特系列在国内投产了四代车型。而说它陌生,又是因为除了刚刚国产的那一代车型之外,出于多代同堂的考虑,这一系列的车型又相继被命名为悦动、朗动、领动登陆市场。
再聊到伊兰特的时候,似乎又成为了一个很遥远的故事。
日前,现代正式在北美市场发布了全新一代的伊兰特,按照计划,新一代伊兰特也将会在今年正式实现国产,成为北京现代今年最为重磅的车型。实事求是的讲,单纯的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全新一代伊兰特也的确对得起“重磅”这个词。
没错,新一代伊兰特的设计,的确够惊艳,惊艳的足以让日后的钣金修复成为考验老师傅手艺的终极考验。于设计的角度而言,全新一代伊兰特的形象,似乎也说明了新一代紧凑型轿车在细节和形体定义上的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较于SUV或者是两厢轿车,三厢车要在有限的车身长度下去新增加一个车尾行李箱的设计元素,所以留给设计师去发挥的形体变化的空间,会要比前两者局限得多。
而紧凑型三厢轿车又因为本身不大的车身尺寸,而进一步的制约了在有限的尺寸下去舒展车顶线条的空间。
所以,绝大部分的紧凑型三厢轿车,很难在同时保证空间的前提下,去像中级车那样去实现一个大溜背的形象。
而这一次,新一代现代伊兰特应该是做到了。其上装线条的形象显然已经呈现出了一种与初代奔驰CLS所类似的四门Coupe造型,而后者正是四门Coupe风潮的开创者。
通过结合Coupe型上装的低矮特征,并加以四门三厢车的形象,四门Coupe的设计理念用压低的车身高度来把车辆的修长感进行了强化。
事实上,这是一种对于形体体量感的巧妙运用——在同样的接地面积下,高宽比的变化会改变形体的认知,这大概就是高楼和平房之间的关系。
更低矮的车顶线条在一定的车身长度下,那么四门Coupe的运动感,显然是会比一辆四平八稳的三厢轿车更到位的。
而奔驰CLS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四门Coupe的上装形体趋势所构建的车头、车尾的下沉感,营造出了典雅而运动的一面。
这种与俊朗的运动感、力量的运动感所构建的整车形象截然不同。因为典雅感的提炼,奔驰CLS上的运动,就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内涵——就像是西装型男西服背后的完美身材一样。
一旦某一种设计被赋予了超越表象之外的内涵,那么这一设计必然就会成为高级感的代名词。
所以,在奔驰CLS之后,几乎所有的三厢轿车都走上了这样一条以大溜背的上装来构建Coupe化造型的道路。不过实事求是的讲,在这其中,失败的案例要远远超过成功的案例。
原因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个——并不是所有车都可以做到像奔驰CLS这样,完全的做到为了造型而放弃与空间的平衡。
实事求是的讲,奔驰CLS的四门Coupe造型空间利用并不高,通透性不佳,头部空间欠佳、后备箱开口过小等等。
不过,对于奔驰CLS的用户而言,跑车化的低矮坐姿和后排压低的头部空间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
所以,这种定位于小众的四门Coupe设计,一直都很吃香。而在传统的三厢轿车Coupe化的风潮里,相对成功的产品又往往都集中在中级以上的车型上——更大的轴距让上装线条的舒展成为了可能。
我之所以会认为现代伊兰特在四门Coupe的这条路上走的比较成功,就是因为在紧凑型轿车的阵营里,它的这种四门Coupe形象可以说是最标准的了。
再回到现代伊兰特上来看,在车头以及车尾的线条构成上,大量的曲面加速设计把整车的姿态朝着典雅的方向稳了下来。
而上装线条的形象也一如一辆标准的四门Coupe应该有的样子那样,舒展的从车头开始一直过渡到了车尾。
可以这样讲,在紧凑型轿车的细分领域里,新一代伊兰特的Coupe化做的是最到位的。而在伊兰特之前,本田思域是做的最好的。
透过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全新一代伊兰特在紧凑型轿车的领域里构建四门Coupe形体的关键,在于其平台的升级优化。
新一代伊兰特基于现代集团的第三代紧凑型车平台打造,内部代号为K3平台。从平台的硬点结构来看,新平台相较于上一代的K2平台很显然压缩了前悬的尺寸,压缩后的前悬尺寸使得这一横置发动机的前轮驱动架构,多少偏向了那么一些后驱车的样子。
车头更长,A柱相对前轮的位置更靠后,所以整车的视觉重心也更多的进行了后移。这是其一。
其二,根据现代官方的信息显示,全新的K3平台进一步的降低了平台的重心,随之而来的是乘员的坐姿也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下压。而相较于老款车车型增加的轴距,也使得新一代伊兰特后排乘客的坐姿更接近于“躺”下来的中级车形象。
毫无疑问,这会大幅度的降低后排对于头部空间的需求。所以自然而然的,效果也就提炼了出来。
在车身侧面,新一代伊兰特最具有特点的细节设计在于前门位置的三角面交接。这样的设计显然已经打破了我们对于车身型面的基本认知,当然,这一细节也将会让新一代伊兰特在上市后成为钣金修复的噩梦。
但是单纯的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一细节倒是极具突破性。
三角面的特征从前门黄金分割的位置开始向后发散,并形成了后肩的特征。
怎么说呢,这个特征的出现,就像是把后轮的这一块视觉区域,做成了一个“模块”,接入到了车身的整体特征里。
而由于三角形在视觉上的发散特征,也就让新一代伊兰特的后肩部分得以强化,继而进一步的平衡了四门Coupe的设计出现在前驱车平台时的前倾感。
所以,新一代伊兰特得益于这一细节的设计,前后视觉重心的平衡感很到位。而奔驰CLS这一类传统的四门Coupe则是以腰线在尾部的下沉,来进行的平衡。
可以这样讲,全新的伊兰特在细节以及形体的视觉导向上,都是在努力的把整车朝着视觉重心下沉并后移的方向努力的。
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了车头的造型语言定义上,现代家族化的进气格栅进一步的与大灯融合,而得益于前悬尺寸的压缩,所以现代伊兰特的引擎盖也用了一个更加猛烈的曲面加速来强化了前脸特征的贴地感。
从前45度的视角看过去,那种跑车化的形象倒是很到位。
最后,我们来聊聊市场。在去年,北京现代领动卖出去了12万辆,而新悦动也交出了一份接近十万辆的成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一代伊兰特的登场,北京现代的“动”字辈家族又将会迎来全新的产品,届时,北京现代又将开启新一轮的多代同堂策略。
于是,最后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国产之后的新一代伊兰特,将如何与菲斯塔拉开差距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1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