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寒江雪
每次去爬山的时候,总看到老包独自一人,拿着相机,对着崇山峻岭,荒原古树、溪流沟谷拍个不停,那份认真,那份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他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静谧而又神奇的大自然,看到了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美丽和灵动。于是,就萌生了把他拍摄的照片做成美篇,来纪念我们曾经青荇行走的岁月……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驴行,爱上了漂。是三郎的《拉漂的日子》?是白落梅的《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很多时候,内心涌动着一种情怀,一种渴望,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走进深山老林,荒原旷野,耹听一份心音,触摸一份静谧。
空谷长风,禅院钟声,孤寂中的苍凉,悠远中的空旷。那是人生的一种沉淀。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放逐?每每这时我说不清内心的感受,是落寞?还是感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残月苍山,芳草故园。沧桑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在心头萦绕,驱之不散……
就如此刻。天刚一放晴,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大山深处。
这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小山村,地处海拔2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位于临海市东塍镇。据《东塍》一书记载,因该村坐落在白岩山脚下的坑岙里,一条常年不息的溪水贯穿村中,流淌而过,故取名水岙村。
有人说,水岙是一块未雕琢成的“玉”,一块未开垦耕作的“处女地”,其古迹风光优美迷人,到处可以听见草根的呼吸,乡土味浓郁。这无处不在的诗意,吸引着我们远道而来的脚步,走进古村落,走进大山深处的水岙村。
村落里,保留着5幢木结构的仿宋、元年代的古屋,错落有致,古屋披檐栽廊,溪石、砖块相砌,始建于清代。其建筑风格,“顶头幢”可称之璀璨明珠,最具代表性。前有马头墋,后修后花园、凤凰叶。
我们穿梭在一幢又一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走在围墙,道地,天井,前堂,中厅,会客堂组合的四合院中,寻找岁月的沧桑里那缕久违的熟悉记忆。
在历史的沉淀中,遥想这里曾经的繁华,璀璨和荣耀。望着眼下断瓦残垣中的破败,落寞。叹息古文化的流失和湮灭。
这些老物件里写满了光阴里的故事。
随着大山的逐步开发,盘山公路向大山深处的深入,社会文明的进步,不知这座大山深处古老的小山村还能保持多久的原始,清纯和安宁?
从老房子里出来时,天公并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背包里预备着雨伞,游兴正浓的我们,又冒着濛濛的细雨,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前进。
丝雨淡烟轻笼的山林中,比往日多了一份空灵,清澈的纯美。空气特别的清新。潺潺的溪水穿涧而过,空灵的丝竹,青青的茶树,苍翠的松柏,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成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人行其中,犹如置身美仑美奂的风景画中……
虽然下着雨,可我们一个个兴致很高。半小时的山路步行后,我们来到了山上的另一处古村。
此时,雨比先前大了许多,我们就在山上村民家中避雨。
山里人家厚道,纯朴,烧水给我们解渴,这就是主人烧水的锅灶。
看这雨势,一时半刻也停不下来,两位同学自告奋勇先下山开车上来接其余的同学。
我也随着他们先行下山,独自漫步雨中,感受烟雨水岙另一种婉约的风情,若隐若现中飘渺的轻愁……
喜欢在旧时光中寻找,行走,旧时故里,梦里别音。依稀仿佛,如炊烟袅袅,隔江千万里……青涩岁月,泛黄时光,其实,不知不觉中,我们总是在光阴中走失,错过,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被岁月打磨得只剩下零仃的记忆……如那风中的芦苇,雨中的芭蕉,俨然是成了岁月烟云里一道挥之不去的西江月,杨柳风……
或许,驴行,不仅仅是一种跋涉,更是一种怀旧,一种感伤……
从前喜欢花开,不喜叶落。喜欢圆满,不喜残缺。走过人生风风雨雨,悲悲喜喜,方知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遗憾,残缺乃是人生之常情!曾经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仿佛要在空寂的冬天之前,把所有色彩揽在一身似的,秋叶以凝聚了一整年的美丽,演出最后的谢幕曲!所以,愿生命亦似这秋叶,在薄情的世界里让自己深情地活着。让生命的轻舟越过万水千山,把荒芜开成内心明媚的花朵。
红尘道场,世味菩提,虽不再似少年,亦愿以一颗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走过红尘山水,静听空山鸟语,禅院清音。花开见佛,花落悟禅。任时光匆匆,华年轻逝,素心若雪,静待流年辗转,花开叶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5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