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独自一人在北方的冬天,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电影,给我的第一感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归属?什么又是爱情的归属?鬼知道!
具有年代感的电影,往往会带我们重新审视当下自己的爱情观,才发现它有多么荒唐,理想化,不切实际。
电影《大约在冬季》由王维明导演、饶雪漫编剧、李屏宾担任摄影指导,特别邀请金曲《大约在冬季》原词曲演唱者齐秦任艺术总监,由马思纯、霍建华、魏大勋、张瑶等,倾情演绎这部跨越时光近三十年的爱情故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991年冬天,齐啸赠与安然一张票,两人一起看了一场齐秦的演唱会。
安然,一个四川辣妹子,北师大才女,19岁的她尚未经历人生磕绊,坚定、纯真、热烈。
齐啸,一个台湾摄影师,温和文艺,有才华,有事业。
虽然当时齐啸已有女友,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安然身上的纯真和热烈,让齐啸印象深刻。
日后,齐啸回忆初次见安然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样的女孩,一旦爱起来,该有多么热烈。”
1993年的冬天,两人在老师家偶遇。
齐啸的一句“有些人见三百次也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足够了”,让安然彻底沦陷。
她陪他拍照,他送她回家。她陪他看电影,他给她买偶像的海报。
齐啸说的任何话,安然都在专注听,能把对方完完全全装进自己的心里;看他工作时认真的样子,仰慕和痴恋透着眼睛不觉得溢出来。
短暂的重聚,长远的别离
只奈好景不长,齐啸身上有一种“渣男”的通病。一方面,跟前任纠缠不清,允许前任照看自己生病的老爸。另一方面,又让安然欲罢不能,却又拒绝让她深入自己的生活。
随后的几个年头,齐啸一次又一次决然地离开。当安然问及他的归期,他要么让她等待:“不是在此时 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要么让她放手,“我们到此为止吧”。
分分合合很多次,也难逃得了最终的别离,是情浅吗?是缘浅吗?都不是!是那个人,却不是陪伴一生的那个人!
齐啸注定是那种只能让人难忘的男人,他的温良、浪漫,让人欲罢不能;同时,他的自私、犹豫,也让人精疲力尽。
这个男人处理感情问题拖泥带水,他是自私的,软弱的,承诺不了一份爱情的。
电影给这样的男人找了一个借口,“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男人是没办法谈恋爱的。”
后来他说,他能够给得起这份爱情一个归属的时候,对方已经等不了了。
前后的对比,无力又可笑!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安然,她在年轻时的热烈和纯真,在面对爱情时,就转变成了痴恋和呆傻。不停的别离、等待和失望,安然长大了,从热烈如火变成沉静如水。
她功成名就,成为了有名的主持人,却也丢失了温度。我们谁又不是在得失之间长大成人的呢?
爱情,最美好的地方,不是它的开始,最遗憾的地方,也不是它的结局,而是在经历这份感情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每一个人。
从暧昧、表白、热恋到磨合、离开,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勇敢的、痴呆的、坚定的、失落的、释然的。
- 《大约在冬季》
原本是齐秦创作的一首歌,收录于《冬雨》专辑中。在这部电影里,作引作结。
当年,他用15分钟就写完了这首歌。据说,他当时正在跟王祖贤分分合合。
日后,他在书中回忆歌曲的创作过程:
“当时,我有一个女朋友,她是演员,常年在香港拍戏,我在台湾做歌手,聚少离多是常有的事。
平常我若得空,会去香港探班,去看看她。手上拎着买来的大闸蟹,到了她家后,两个人却为一些小事大吵一架,把大闸蟹弄得一地都是,然后我就闪了。
又譬如说,她回到台湾来看我,我们会开车去阳明山,把天窗打开,看看星星,聊聊天,再喝上两杯。
这些都是我当时真实的生活状况。面对分别,所以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歌。”
齐秦每次唱这首歌之前,都会讲一句话:“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短暂的分离,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聚。”
现实生活中,这对情侣是真的分离了。
《大约在冬季》拍完后,齐秦有次看完初剪说:“就是要教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谈恋爱。”
这部电影自昨天上映后,评分一直在下滑,从9.0到8.9再到目前的8.5。为什么?
因为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不是我们期望的,也不值得当代的年轻人去颂扬:
在一起时不珍惜,分手时不真诚,忘不掉前任,对不起现任!
在“一生只爱一个人”早已变成奢望的现在,我们的爱情观早已发生变化:
在一起时 不辜负就好,想要一生都不会辜负,真的很难;
爱尽了,火就熄了,人走了,心也就死了。
二二看侃
今日话题
在爱情中,如果不够主动、不给承诺、不愿相信、不能等待,是因为不够爱吗?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吧;如果认同,就请转走吧!谢谢你的阅读和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50892.html